|
|
欧洲会展业务正在重新洗牌 内部厮杀刀光剑影
|
发布日期:
2006-02-10
|
近日,从欧洲会展界传出一则消息:法国巴黎最大的商业楼宇发展商乌尼巴(Unibal)将收购Exposium展览公司,成为巴黎最大的会展承办集团之一。随之而来的信息则是:拥有巴黎之北展览区和布热尔(LeBourget)展览区的巴黎商会,将收购巴黎展览集团Comexpo的大部分股份。基于此,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负责人MichaelvonZi
tzewitz认为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欧洲会展业务正在重新洗牌。
内部厮杀:刀光剑影频现
展览会作为厂家与用户的集聚地及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用以开展友好往来、增进了解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公认的一大国际政治活动。民间社团形式的展览会,可谓是贸易与外交的先导。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不仅是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正在被世界各国普遍仿效。近几年来,欧洲会展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为保其会展霸主地位,并借以提高政治声望,目前都争相大兴土木,欲在展览行业作持久较量。
法国每年举办300多个展览,有近一半集中在“展览之都”巴黎。这里的凡尔赛展场及北展场,虽有40万平方米的供展规模,还是常因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其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桂冠,近年来巴黎正抓紧老展场的改扩与南展场的兴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之所以久负盛名,除其固有的商贸中心优势外,还在于从创办至今,一直受国家重视,政府要人届时参观已成惯例,其次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换展览主题,常给人以新意。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年办展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著名的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有65万平方米38个展馆,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的20万平方米新馆,有10.4万和3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地面停车场。
英国原是一殖民大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或在占领地办过不少展览会,但本土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只有20余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曾以其繁荣令世界注目。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渐渐失去了光彩。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资建设展馆,欲重现世界大都市的风采。
新的竞争对手:亚洲会展
欧洲会展业是随着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的发展而壮大的,已经一百多年历史的欧洲会展业走到今天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会展巨人,但正因为其基本上已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所以其再想往前走一小步都是非常的困难。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其他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各地的会展业也在不断成长,德国米兰会展业的负责人Piergia鄄comoFerrari认为亚洲会展业迅速发展,他说:“50多年来欧洲一直是会展业的中心,但十年后将无法保持这一地位。”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全球会展业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会展产业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会展产业,近些年出现了萧条迹象,参展商和参观人员的数量都急剧下降。许多行业的参展商都开始质疑会展投资的收益率,而参观者也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抽出工作日的宝贵时间去参加会展。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在亚洲经济蓬勃发展和亚洲人口在2050年达到53亿的情况下,亚洲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会展市场。亚洲会展业比较成熟的经济体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资料显示,新加坡会展业的起步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政府对会展业的重视,加上国内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和国际开放度,新加坡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多达3200个。基于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可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将成为高水平、高质量并充分体现中国经济地位和实力的大型会展。
欧洲的会展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来,欧洲的会展业仍在发展,但其会展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困难重重,但市场上提供的展区面积仍持续增长,这不仅包括前十名的展览会馆,也包括二线的展馆。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港口和卡尔斯鲁尔已新建了会展区,2007年斯图加特将在机场建立新的展览馆。同时,各大展览会都在使自己展览大厅饱和。但整个欧洲经济欠缺的是增长,因此会展业务能力趋于过剩。巴黎之北展区的负责人预计“市场目前已经成熟并饱和了”。
面对其他经济区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的困境,欧洲会展界一筹莫展,德国科隆展览公司首席执行官坦白地说:“由于竞争激烈、展览重复等问题,欧洲会展市场令人担忧。”
国际扩张:并不美妙的前景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有着数十年传统的展览公司在同一个市场区域难以保证自己的展览不被侵权或是重复举办,因此,向外扩张成为许多展览业巨头新的发展模式。杜塞尔多夫、汉诺威和慕尼黑三大会展集团共同打入中国市场,通过与中国一家国有发展公司的资本联合而建立了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这个中心从2001年11月起在德国伙伴的资金支持下不断地发展扩大。然而,此种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同,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将给欧洲会展业培养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向外扩张的脚步,德国展览公司一直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德国采取更大力度进行国际化扩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中东地区、南美洲,还有东欧国家几乎无处不有德国展览公司的影子。这些地区,尤其是中国,近几年,展览业飞速发展,可以合作的项目也确实很多。科隆展览公司总裁JochenWitt坦言:“由于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展览会也面临其他营销方式的挑战,德国展览业市场的地位令人担忧,走出去,无疑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事实上,杜塞尔多夫、汉诺威和慕尼黑三大德国展览业巨头通过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建起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奠定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基础。
面对德国展览业的国际化脚步,也有人提出质疑。“诚然,进军亚洲市场,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业务上的增长和利润,但同时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不断成长,并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就好似一针镇静剂,很多问题被掩盖了。”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总裁MichaelvonZitzewitz对此警告业界:“不要低估我们国际化扩张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它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效应,整个国际展览业将会最终受到影响而发生巨变。”
无独有偶,不仅德国人这么认为,意大利人也是如此,米兰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PiergiacomoFerrari对此也毫不怀疑:“亚洲人学得很快,已经学会如何在世界展览业立足并开始不断盈利。50多年来欧洲作为世界展览业中心的霸主地位,将在短短十年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来源:国际商报
|
|
|
|
|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