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展览业国际竞争力需要磨砺 外商稳步进入市场内忧颇多政府良策缺失
|
发布日期:
2006-01-18
|
新年伊始,回顾过去,中国展览业如雪球一样,在向前推进中不断发展壮大。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一些成熟品牌展览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展览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那么,现阶段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态势究竟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刘大可博士。
谈到中国展览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刘大可认为,这是中国展览业走出国门接受世界展览业检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国际同行不断竞争中借助外力发展自我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跨国投资、人才流动、技术输出、跨国培训等展览业要素市场国际化的表现。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展览业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同时,一些国外展览巨头从展览产品到展览要素市场两个侧面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两者对比,不难发现,中国展览业虽然在参与展览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在参与展览业要素市场竞争方面,力量明显不足。
外展助力加速中国展览业国际化进程在采访中,刘大可向记者举出了中国展览业参与国际化发展的例子。2005年2月22日,锦江国际(集团)公司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旅游集团———日本株式会社JTB签约合资成立会展公司,此举标志着中国和日本两个大型旅游“航母”将携手开拓上海乃至中国的会展市场。专家指出,锦江的国内资源和JTB的国际品牌结合起来,将成为上海最具竞争力的会展企业。
2005年7月1日至4日,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协会(CEA)首次参与200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全面合作。这是美国CEA首次移植国外。2005年8月30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签订自2006年开始,长期在中国联合主办“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协议。此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让行业走向世界,把世界拉近中国”的高水平、国际化会展平台搭建成功。
2005年9月29日,中国医药集团与世界第一大会展集团英国励展集团签署协议,后者斥巨资购下国药集团下属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的50%股权,双方组成中外合资公司。对此,英国励展CEO迈克曾表示,励展非常乐意和中国的国有企业合作,这代表励展与中国官方的合作实现了突破。
2005年10月,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在美国旧金山同珠海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将把珠海市横琴岛一处废弃采石场开发成一座集国际休旅游、高级酒店及附属别墅和配套康乐设施为一体的会展中心,项目投资高达10亿美元,先期投资3亿美元,旨在把珠海打造成亚洲会展王国。
继美国CEA与SINOCES成功合作后,耐不住寂寞的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则相中了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10月11日,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参股创立的广州第一家中外合作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举行合作公司签字仪式,其中光亚与法兰克福各占50%的股份。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成立开创了广州展览业中外合作的先河。
就在国外展览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之时,2005年10月26日,德国科隆展览公司却一举反常,在上海接连举行了4场推介会,盛邀中国企业今年参加德国科隆四大国际品牌展———糖果原料和机械博览会、食品及饮料技术展览会、家具展以及家用电器博览会。而此前的3月28日,应意大利外贸协会和米兰展览公司的邀请,中国展览业代表团一行11人奔赴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
刘大可说,2005年是国际展览业全面进入中国最为火爆的一年。境外企业合资办展、收购股权、合资建馆、UFI认证、CEM、EMD等合作培训、展览搭建、运输等等正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而国际展览巨头与国内一些品牌展会的强强联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展会规模和提升展会内涵。
中国展览业国际化难题不少2005年11月,巴斯夫等公司向中国公司发出37项禁令,指责中国公司在农用化学品交易会上涉嫌专利侵权。19家中国公司被禁止在11月初举行的为期三天的销售展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接到“驱逐令”的19家中国公司包括安徽华星化工、河北威远生化、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和淄博新农基农药化工等。而在两年前,德国科隆五金工具展览会上中国展团也曾遇到禁止参展的情况。而美国移民局则采用大量拒绝给赴纽约参加纺织品展览会的中国展商发放签证的手段来控制中国企业参展。
刘大可说,近年来,中国展览业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进展,但这两种国际化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引进来”的步伐明显快于“走出去”的步伐,在展览业要素市场国际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说,展览企业的国际化不仅是展览企业的事情,同时也是关系到中国产品能否顺畅走向世界的大事。目前,国家已经放开对海外展览公司进入的限制,国内展览公司的应对准备工作明显不足,而国家在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办展参展的措施也不力。另外,不同层面的国际化程度严重失衡。
尽管组织出展市场方面相对成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政府、协会、展览公司等单位组织海外办展能力薄弱;产品和服务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而要素市场国际化程度低;中国展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展览企业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附属企业,不但没有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缺乏比较充分的市场洗礼;众多中小型展览公司虽然产权明晰、市场适应能力强,但是由于成立时间短、知名度低,同样缺乏国际竞争力。
呼唤政府良策推进中国展览业国际化中国展览业怎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展览业的主人?刘大可建议,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唤起政府和民众,尤其是工商界人士对中国展览企业国际化的重视。政府可通过合理降税、政府补贴、产业政策扶持等宏观调控鼓励展览企业的跨国经营,尤其鼓励展览企业进行要素方面的国际化竞争与合作。其次,要加快中国展览业的市场化进程,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展览业市场竞争,以市场化促国际化。
再者,要不断加快中国展览业的开放进程,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展经验和优秀展览企业的经营模式,促进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另外,还要加强展览市场公共政策供给,营造展览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展览企业的优胜劣汰。在公平的基础上“抓大约束小”,鼓励中国展览企业合并重组,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展览企业集团。
来源:中国贸易报
|
|
|
|
|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