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农药欧洲交易会被疑侵权 专利纠纷刺痛青岛企业
|
发布日期:
2005-11-30
|
11月初,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市举行的2005年国际农作物科技展览会上,包括中化在内的20家中国企业被指涉嫌专利侵权。其中,两家中国公司当众被要求“拆除展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企业赴海外参展集体遭遇驱逐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次中国公司受到打击成为先例,会给企业今后参加世界各国的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国内企业参加国际性展览,更要掌握好国际市场规则。此次的专利纠纷应该给想走出国门的企业敲响警钟,吸取一些教训。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副处长孙国祥建议,企业在产品出口以前,应该做好可能遇到专利与知识产权纠纷的前期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损失。
中国企业蒙受不白之冤
在2005年国际农作物科技展览会上,三位代表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的业务人员为了这次展会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展会已经进行了两天,我们的收获很大,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已经向我们表露了合作意向。”前去参展的工作人员及时将展会的进展情况汇报给公司,这个好消息让公司上下的员工们都很高兴。
对于他们来说,应该算是趟“美差”。然而,原本一帆风顺的展览在第三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全球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商巴斯夫(BASF)与另两家公司一起向包括中化在内的20家中国企业发出了37项禁令,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中国企业在本次交易会上涉嫌专利侵权。安徽华星化工和河北威远生化两家企业甚至被拆除展台,当场驱逐。剩下的包括青岛两家企业在内的18家企业被责令删改部分涉嫌侵权的产品才获准继续参展。
事后,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有些委屈,他告诉记者,作为经销商前去参加这次展会的,所有参展的产品全都具备合法的手续,并且都在有关部门登记并注册专利。“在展会前已经把参展的所有资料都到组委会进行了审核备案,当时组织方并没有提出我们展示的产品涉及侵权问题。”
化工产品遭受打压严重
事实上,会展中某些公司被“举报”侵权而遭致驱逐的事件,国内外都有过先例。对此,孙国祥说:“过去在其他一些国家,我国农用化学品也曾频频遭受打压和反倾销。”
目前,类似的农用化学品遭遇侵权控诉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这恰恰是我国农用化学品问题突出的真实写照。来自市农科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化工产品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而农用化学品的问题在其中也非常突出。据了解,农用化学品的研发周期特别漫长,一般来说一项农用化学品从投资研制到试用期结束,再到市场推广,需要八年时间,而我国农用化学品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使得与国外公司产品差距越来越大,只能处于被动。
“目前,国内农用药品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自我的研发投入,加上行业本身的无序的状态,进入国际市场经常产生矛盾。”
另外,虽然国内企业相关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并不多,但一些欧美企业仍然担心我国产品进入其高端市场,或是忧虑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与其争夺市场份额,因此也常常动辄以一些技术标准或法规来打压国内农用化学品企业。
国内企业如何应对
加入WTO后,中国的产品赢得了更多走出过门的机会,同时屡屡受挫。从运用反倾销到知识产权保护,再到技术标准和法规,国外企业打击中国企业的手法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对中国的一个严峻挑战。
对此,孙国祥建议,对于走出国门的青岛农用化学品企业而言,更要掌握好国际市场规则。“主要看自己的产品所要出口的国家是否有相关专利权、销售管理权,以此来确保自己的产品不被状告侵权。”
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余波仍在。当事企业之一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一位姓苏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利尔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也是山东省农药工业副理事长单位。对于是否会对英方进行申诉,他透露说,几家当时参展的国内公司正在就此事召开会议,共同商讨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
而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表示,此次展会是国际性质的,该公司被疑侵权的产品只是不允许在英国当地销售,并不包括世界其他地区。而且目前该公司还没有英国客户,所以这对公司本身的影响并不大,也不会为此事提出上诉。实习记者刘静本报记者宋大伟
来源:青岛新闻 |
|
|
|
|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