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临更直接的冲击 会展业进入品牌化整合期
|
发布日期:
2005-01-20
|
近年来,中国的会展业热闹非凡,会展经济迅速成长,但会展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也愈演愈烈,后果是分散了整体实力,相互截留商机。在许多城市,同类展览常常是你方开罢我登场,会展题材的相近和重复已严重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而专家指出,会展同质化至少应有3个月的间隔期,才能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已达340多亿美元。巨大的效益吸引海外展览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设立机构或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展览业将面临更为直接的冲击。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刘兰英表示,与国际同类展会相比,我国的展会绝大多数都难以望其项背。在展馆面积上,我国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馆仅有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几家。更大的差距还体现在服务上。国外的展览场馆提供包括办公场所、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商店、餐馆、停车场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使展馆成为一座城中之城。德国会展城市汉诺威市的展场布置以舒适为第一位,光线明亮,布局宽松,到处设有咖啡座。而国内展馆大多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国内多个展览会中,只有极少数设立了相关的服务商、法律咨询机构、专业观众检录系统,多数时候,参观商和观众遇到的问题难以解决。会展业是服务行业,如果不在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势必无前景可言。
中国贸促会出展部的负责人表示,会展市场整合也表现为中外的融合。如2003年底法兰克福与广州光亚展览公司合作举办光电展览会,一个负责内展,一个负责外展,达到国际和国内参展企业的迅速对接,这个展览会一跃而为国际性、专业化的大品牌展览会。我们在看到外资抢占我国会展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应看到外资的进入能够提供我国展览业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所需的资金,能够带来会展业经营和运作的先进理念。因此,我们应在为我所用的原则下积极引进外资,尽快实现会展业的规范化发展。
“中国展会‘小、散、乱’的现象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整个展览市场形成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张羚表示,我国2003年举办各类展会2500多个,行业总产值8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德国的展览会总数在300个上下,形成的产值规模是德国GDP的1%。我国展览会和展览公司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国际上的展览强国,而整个展览产值规模不及人家几分之一。
张羚认为,目前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有的展会则什么档次的产品都一拥而上。名为国际名牌精品展,实际上却类似集贸市场的讨价还价,甚至成为处理积压商品的场所。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展会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应树立自己的品牌。
他表示,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当一个展览会达到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这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从长远看,发展本地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国际,形成品牌。一个城市展览业的品牌与其本身的经济及产业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方向,树立会展业的城市品牌。如财富论坛和APEC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推广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地位。发挥城市会展业的整体效应,才能加速会展经济发展,推动会展品牌的树立。
当前,展览场馆建设出现一股热潮,但布局并不十分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贸促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国展览场馆面积的发展规模巳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展馆目前的整体利用率在10%~30%之间。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导致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而且杂乱的状态永远形不成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2004年,中国会展市场利益格局第一轮重组的稳定格局已经“松动”,以重新组合、后分市场的第二轮重组正在悄然兴起,中国会展业将进入一个整合期。现在进行的第二轮重组及要产生的第三轮重组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进程,企业面临大规模的彻底整合。品牌战是这次整合的推进器。上规模,上档次,突出个性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是展会保持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来源:国际商报 |
|
|
|
|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化工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