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圈 | 全球化工网 | ChinaChemNet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服务中心 
专家首页 > 有机化学工程 > 详细问题
咨询问题我要详细了解该课题 

尿素合成

尿素合成过程中关键性的装置操作规程是什么?目前那些网站对此装置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咨询者:李胜 咨询时间:2008-09-03 状态:已回复

专家 张亚通 解答表达感谢 继续咨询该问题 参与讨论

尿素循环岗位操作规程


1.
岗位主要任务
本岗位配合总控对所管辖的设备(合成塔、液氨预热器、预精馏塔、一分加热器、一吸塔、一吸冷却器、一段蒸发加热器热量回收段、氨冷凝器A、B、C、液氨过滤器、液氨缓冲槽、惰洗器、二分塔、二循一冷、二循二冷、尾吸塔、尾吸冷却器、解吸换热器、解吸塔、解吸冷凝器、循环脱盐水泵、水解汽提塔、顶部冷凝器、高效换热器A.B.C、温水冷却器)、现场液位、温度、压力、流量进行全面地巡回检查,保持操作条件符合工艺指标要求,协助总控进行系统开停车、事故处理和正常操作,及时作好原始记录。
2.
对外联系
2.1.
经常与总控岗位联系,向总控岗位通报现场情况,听从总控岗位的操作指令。
2.2.
与泵房岗位联系,保证各运转设备和静止设备之间连通管线、阀门畅通,防止超压,特别是在冲洗物料管时要与泵房岗位联系好。
3.
工艺指标
3.1.
压力
⑴合成塔
19.6±0.3MPa

⑵液氨缓冲槽
1.65~1.8MPa
⑶二分塔
0.20~0.35MPa
⑷解吸塔
≤0.4 MPa
⑸入氨冷凝器冷却水压力 ≥0.1MPa

⑹蒸汽压力
0.8~1.3 MPa
3.2.
温度
⑴预精馏塔底部温度
145~165℃

⑵二分塔出口尿液温度
125~140℃
⑶氨冷器回水温度
≥20℃
⑷一吸塔出口甲铵液温度
85~100℃
⑸惰洗器出口氨水温度
30~45℃
⑹二循一冷出液温度
35℃~45℃
⑺二循二冷出液温度
30℃~40℃
⑻入解吸塔碳铵液温度
≥90℃
1.1.
液位
⑴一吸塔液位
30~50%
⑵二循一冷液位
20~95%
⑶二循二冷液位
50~90%
 
⑷液氨缓冲槽液位 30~60%
⑸预精馏塔液位
10~30%
⑹二分塔液位

5~30%

2.
正常开停车步骤
2.1.
原始开车
2.1.1.
准备工作
2.1.1.1.
检查工器具、消防器材、防护用品及记录表是否齐全完好。
2.1.1.2.
试压试漏合格后,消除所有设备、管道、阀门现场及安全装置的缺陷,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2.1.1.3.
现场安全阀及压力表的根部阀。
2.1.1.4.
开仪表传送器根部阀,孔板导压管切断阀。
2.1.2.
引蒸汽
2.1.2.1.
接总控引蒸汽通知后联系泵房、蒸发岗位做好接受蒸汽的准备工作。
2.1.2.2.
关一分加热器TV-301、二分塔TV-303、解吸塔TV-701前后截止阀,关本岗位所有中压蒸汽截止阀,关合成塔预热蒸汽阀,中低压蒸汽连通阀。
2.1.2.3.
开各个加热疏水器前后截止阀及副线阀,开一分加热器TV-301、二分塔TV-303、解吸塔TV-701、冷凝液膨胀槽PV-902等调节阀前导淋阀,开各加热器的惰性气放空阀。
2.1.2.4.
开冷凝液膨胀槽及蒸汽总管放空阀。
2.1.2.5.
开各个设备管道的伴管保温阀,关各楼面蒸汽活接头阀门。
2.1.2.6.
待作好引蒸汽准备工作,开PRC—901切断阀,联系总控岗位缓慢地引蒸汽。
2.1.2.7.
待蒸汽总管放空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放空阀,缓慢开一分加热器温度调节阀TV-301、二分塔温度调节阀TV-303的副线阀,待冷凝液膨胀槽有蒸汽冒出时,关闭膨胀槽上放空阀。
2.1.2.8.
各加热器通过副线预热试压后,重新卸压,联系维修,对设备法兰及蒸汽管道法兰进行热紧。
全面检查无问题后,缓慢开大TV-301、TV-303的前后截止阀,开加热器壳程
1.1.1.1.
导淋排惰性气体,然后关TV-301、TV-303的截止阀。
1.1.2.
引冷却水
1.1.2.1.
先稍开上水总管旁路阀,待阀后压力不再上涨后,开上水总阀,关旁路阀。
1.1.2.2.
开各水冷却器入口切断阀、排气阀,引冷却水入各冷却设备,待排气阀冒水时,关闭排气阀,视情况开出口阀。
1.1.3.
循环系统充压
1.1.3.1.
当入车间空气压力达到0.5MPa时,打开充气阀,对循环系统充压,待一段循环压力达0.5MPa、二段循环压力达到0.15MPa时,关闭充气阀,充压结束。
1.1.3.2.
排净顶底回流氨管内积水,并联系泵房岗位排净氨系统设备、管道内积水。
1.1.4.
充液
1.1.4.1.
接总控充液通知后,关各设备排放阀及管道现场导淋阀。
1.1.4.2.
通知总控岗位联系调度引软水,开冷凝液槽进水阀,控制其处于高液位,并向碳铵液槽充水。
1.1.4.3.
待碳铵液槽液位达到30%时,联系总控,通知泵房岗位启动蒸发冷凝液泵。
1.1.4.4.
开入二循一冷流量调节阀(FV-304),入二循二冷流量调节阀(FV-305)的前后截止阀,向二循一冷器和二循二冷器充液,由总控岗位控制液位,同时注意维持碳铵液槽液位。
1.1.4.5.
联系总控,通知泵房岗位启动氨水泵向惰洗器和一吸塔充液。并启动二甲泵经一段蒸发热量回收段、一吸冷却器向一吸塔充液,至一吸塔下部视镜见液位时停止充液,二甲泵、氨水泵打循环。
1.1.5.
引氨
1.1.5.1.
接总控引氨通知后,检查关闭氨系统各排放阀。
1.1.5.2.
缓慢开液氨过滤器进口阀,联系仪表启用入车间液氨流量计,打开一段调节阀(PV-301)的前后截止阀,由总控调节一段压力。开液氨缓冲槽液位调节阀(LV-301)的前后截止阀,待液位上升到60%时,检查现场液位与总控指示是否一致后,由总控将调节阀(LV-301)投自控。
1.1.5.3.
打开一吸塔顶底回流氨调节阀(FV-302、FV-303)及前后截止阀,检查回流氨管线是否畅通。
1.1.5.4.
一吸外冷却器补脱盐水。
1.1.6.
开车步骤
1.1.6.1.
尿素合成塔预热
1.1.1.1.
氨升压
⑴检查合成塔顶蒸汽阀,塔底现场排放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⑵打开合成塔出口压力调节阀(PV-204)的前后截止阀。
⑶当合成塔压力达到8.0MPa时,开检漏蒸汽阀。
⑷氨升压过程中,对系统设备、管道、法兰、阀门作一次全面检查。
⑸特别要注意现场是否有泄漏并注意检查总控与现场的仪表指示是否一致。
1.1.1.2.
当一甲泵向合成塔送液后,注意维持一吸塔低液位,及时将氨预热器蒸汽切换为冷凝液
1.1.1.3.
合成塔出料
⑴出料前,检查预蒸馏塔和二分塔液位,打开调节阀LV-303、LV-302及截止阀,排掉积液。
⑵开TIC—301、TIC—303截止阀,预热一分加热器和二分塔,开PRC—302截止阀。
⑶出料后,密切注意一吸塔液位,必要时进行排放控制。
⑷联系总控打开进一分加热器的防腐空气阀。
⑸调节一吸塔冷却器进水量,控制一吸塔温度。
⑹通知蒸发岗位打闪蒸下液阀门,将闪蒸槽内尿液放入尿液槽。
1.1.1.4.
解吸系统开车,系统稳定后,碳铵液槽中氨浓度4%以上时,解吸系统即可开车。
⑴稍开入解吸塔的蒸汽副线,预热解吸塔至120℃,打开解吸塔气体放空阀。
⑵解吸塔预热后,关闭调节阀(TV-701)的副线阀,打开调节阀前后截止阀。
⑶联系泵房岗位,启动解吸泵,开解吸流量调节阀(FV-701)及流量计的前后截止阀,引碳铵液入解吸塔。
1.1.1.5.
逐步关小气体放空阀,当解压力PRC-701达到0.3 MPa时,打开解吸压力调节阀(PV-701)的前后截止阀,关气体放空阀。立即检查二循一冷、二循二冷液位是否正常,根据负荷大小调节解吸冷凝器软水量。
1.2.
合成塔保压,循环系统保压下的短期停车后的开车。
1.2.1.
一般准备工作见原始开车。
1.2.2.
引水、引汽见原始开车。
1.2.3.
与泵房岗位联系,冲洗合成塔顶出料管,检查PV-204调节阀是否完好。
1.2.4.
配合总控引氨,试一吸塔顶底回流氨管是否畅通,开一、二段分解压力调节阀(PV-301、PV-302)的前后截止阀。
1.2.5.
合成塔投料后的操作步骤见原始开车。
1.1.1.
解吸系统的开车步骤见原始开车。
1.2.
合成塔保压,循环系统卸压后的短期停车后的开车
1.2.1.
一般准备工作,引水、引蒸汽、充压、充液均与原始开车相同。
1.2.2.
其它工作见合成塔保压,循环系统保压的短停后的开车。
1.3.
正常停车
1.3.1.
长期停车
1.3.1.1.
检查合成塔向二段分解排放管,向碳铵液槽排放管,一吸塔、二循一冷、二循二冷的排放管、一甲泵的副线是否畅通。如有不通的应先处理好。
1.3.1.2.
使蒸汽冷凝液槽处于高液位,碳铵液槽处于低液位(必要时向氨水站输送)。
1.3.1.3.
接总控通知后停解吸,关流量遥控阀(HV-701)前后截止阀及副线阀,关解吸压力调节阀(PV-701)前后截止阀及副线阀,缓慢开放空阀卸压,解吸塔排空,用蒸汽置换合格后,排净积液,关TIC—701截止阀,停解吸蒸汽。
1.3.1.4.
合成塔向一段分解卸压。
⑴接总控停车通知后,关液氨缓冲槽进氨阀。
⑵排放控制一吸塔液位。
⑶注意调节一吸冷却温度,维持一吸塔底部温度在80~90℃,适当加大入惰洗器氨水流量和二甲液量,稀释一甲液。
⑷合成塔压力降至8.0MPa后,关检漏蒸汽,改向二段排放,停加一段防腐空气,并关二楼空气阀和超滤进口阀,关LRC—302、TIC—301截止阀。
⑸当一甲液充分稀释后,停循环软水泵,关一吸冷却器进口阀,联系总控停一甲泵、二甲泵、氨水泵,切回流氨。
⑹一吸塔向碳铵液槽排放,一段通过尾吸塔卸压。
⑺冬天停车时应打开系统排放阀,排尽设备、管道内积液。
1.3.1.5.
合成塔向二段排放。
⑴关合成塔检漏阀,关合成塔向二段分解排放管上去碳铵液槽排放阀。
⑵开合成塔入二分塔在三楼上的截止阀,开塔底向二段分解排放第二截止阀,用第一截止阀控制排放量。
⑶关合成塔出口截止阀,联系泵房岗位冲洗合成塔出料管。
⑷当LV-302见液位时,关冲洗阀。
⑸配合总控控制二分塔(TRC-303)温度。
⑹调节FI-304、FI-305流量,排放维持二循一冷、二循二冷液位,控制PRC-302压力。
1.1.1.1.
当合成塔压力降至0.3~0.5MPa时,停止向二段分解排放改向碳铵液槽排放。
⑴开向碳铵液槽排放阀,关合成塔进二分塔排放阀。
⑵冲洗二分塔及塔后物料管线两遍,排至闪蒸槽。
⑶确信合成塔无压力后,冲洗合成塔排放管,并自塔顶通蒸汽置换。
⑷关向碳铵液槽排放阀,关合成塔底向二段分解排放第二截止阀,开现场导淋置换合成塔。
⑸联系泵房岗位停蒸发冷凝液泵,关HV-305前后截止阀,排空二循一冷、二循二冷液体。PRC-302经尾吸塔卸压,关小冷却回水阀。
1.1.1.2.
合成塔置换后停塔顶蒸汽阀,开塔顶取样阀。
1.1.1.3.
全系统停车完毕后,关进车间蒸汽总阀,打开蒸汽管网所有冷凝液排放阀,停循环水及脱盐水,打开冷却水系统所有排放阀排净积液。
1.1.2.
合成塔保压,循环系统卸压的短期停车。
1.1.2.1.
合成塔保压按合成塔短期停车处理。
1.1.2.2.
一、二段循环系统停车按长期停车步骤处理。
1.1.3.
合成塔保压,循环系统保压下的短期停车。
1.1.3.1.
配合总控停解吸(见长期长停车)
1.1.3.2.
停三物料入塔。
⑴接总控通知后,关闭液氨缓冲槽进口阀(LRC—301截止阀,PRC—301截止阀)。
⑵停三物料入塔后,立即关PV-204截止阀,合成塔保压,关一分加防腐空气阀。
⑶联系泵房岗位冲洗塔顶出料管,至LRC-302见液位排至二分塔,再冲洗一遍,然后关LV-302的前截止阀。
⑷冲洗预蒸馏塔液位调节阀后至闪蒸槽的所有物料管。
⑸控制LICA-306、LICA-307液位,加大二甲液、氨水流量,充分稀释一甲液后,停循环水泵,控制一吸塔液位在下视镜,关排放阀,停一甲泵、氨水泵、二甲泵。
⑹配合总控关一分加热器温度调节阀(TV-301)和二分塔温度调节阀(TV-303)的前后截止阀。
2.
紧急停车
紧急停车一般都要尿素合成塔和循环系统保温、保压。
2.1.
断电
2.1.1.
关合成塔出口截止阀,关一分加热器加空气阀,切断氨库来液氨,停蒸发、解吸。
1.1.1.
联系总控、泵房岗位启用冲洗水泵备用电源,用高压冲洗水和冷凝液冲洗合成塔出料管及一、二段循环系统,一甲液稀释排放。
1.2.
断冷却水
1.2.1.
接总控通知后,立即关合成塔出口截止阀。
1.2.2.
切断进车间氨总阀后,冲洗塔后物料管和循环系统,关一分加防腐空气阀。
1.2.3.
关闭一分加热器、二分加热器蒸汽阀及LRC—302、LRC—303截止阀。严密注视一段压力PRC-301、二段压力PRC-303压力变化,必要时开手动放空,防止结晶堵塞,一甲液稀释排放。
1.3.
断蒸汽
蒸汽压力突然急剧下降,根据各段温度情况按短停处理。
1.3.1.
关合成塔出口截止阀及进车间液氨总阀,关一分加防腐空气阀。
1.3.2.
尿液、甲铵液系统加水稀释,防止结晶堵塞。
1.4.
断仪表空气
突然断仪表空气、总控发紧急停车信号。
1.4.1.
迅速关合成塔出口截止阀。
1.4.2.
用各调节阀副线或调节阀手轮控制温度、压力、流量,防止超压、串气,冲洗尿液管线,防止堵塞。
1.5.
断原料氨和二氧化碳
按总控岗位指令作短期停车或长期停车处理。
2.
常见事故现象,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现象



原因



处理措施


1、一段分解超压
⑴合成塔减压阀(PV-204)突然开大
⑵冷却水压力过低或冷却水阀未开
⑶一段压力调节阀前后截没开或阀头脱落
⑷氨冷器下液管不畅通或引氨过量,液氨缓冲槽满液而造成氨冷器内有液位
⑸一吸塔超温C02上窜造成管道堵塞
⑹氨冷器气相平衡阀未开
⑺氨库液氨贮罐输空窜气


⑻C02纯度低
⑴与总控岗位联系采取措施
⑵与总控岗位联系采取措施
⑶立即开调节阀、截止阀,必要时停车更换阀门
⑷首先关小引氨阀观察缓冲槽液位下降后情况是否好转,仍不见好转停车,进水冲洗氨冷器下液管
⑸局部清洗或停车热洗
⑹打开平衡阀
⑺首先降PRC—301压力,与调度和氨库联系倒罐,然后视缓冲槽液位,如液位无法维持停车处理。
⑻通知总控岗位,联系调度处理

2、中压分解压力太低
⑴合成塔减压阀突然关小或关死
⑵PRC—301调节阀内漏或一段其他位置泄漏严重
⑶氨冷温度过低
⑷安全阀起跳不复位

⑸系统负荷低
⑴联系总控处理
⑵用调节阀副线控制,若无法维持停车处理
⑶关小冷却水量
⑷查清原因,必要时可关安全阀根部阀
⑸与联系总控,调整操作参数

3、二段循环超压
⑴二段压力调节阀切断阀没开
⑵预蒸馏塔无液位窜气
⑶一段分解加热器温度太低使二段负荷太重
⑸二循二冷液位温到气相管
⑹补压阀开度过大
⑺解吸负荷过重
⑻PRC—302调节阀失灵
⑼冷却水严重不足
⑴打开阀门
⑵联系总控,控制液位
⑶联系总控,提高一分加热器温度

⑸打开排液阀,维持正常液位
⑹关小补压阀
⑺减小解吸负荷
⑻联系仪表处理
⑼联系总控调节冷却水量

4、二段循环压力过低
⑴一分塔液位调节阀没开或开得过小
⑵PRC—301调节阀内漏严重

⑶二循一冷气相进口堵塞

⑷系统负荷太低
⑸二段分解温度太低
⑹二段分解加热器堵塞
⑺安全阀起跳后不复位
⑴打开阀门
⑵用调节阀副线控制,若无法控制停车处理
⑶用蒸汽吹通或用二甲泵向二循一冷充冷凝液,必要时停车处理
⑷与总控联系,调整操作参数或补压
⑸联系总控,提高二分塔温度
⑹停车处理
⑺查清原因,必要时关根部切断阀

5、一分加热器二分塔温度过低
⑴蒸汽压力过低
⑵加热器内惰性气或冷凝液没排净
⑶系统负荷突然加大
⑷加热器内结垢,换热效果差
⑸一、二分液位控制太高
⑴联系总控通知调度提高蒸汽压力
⑵排净惰性气或冷凝液
⑶尽快调节有关参数
⑷停车清洗加热器
⑸降一、二分液位

6、一吸塔液位过高
⑴合成塔转化率过低一吸塔负荷加大
⑵合成塔减压阀开度突然加大使一吸塔负荷加大
⑶一甲泵跳车或打量不好
⑷一吸塔底部温度过低
⑸一甲泵转速与生产负荷进液量不协调
⑹仪表失灵(仪表指示低,实际液位高)
⑴联系总控,提高转化率
⑵联系总控,采取措施

⑶联系泵房岗位处理
⑷联系总控,提高底部温度
⑸联系总控,调节处理

⑹联系仪表处理,如果是一甲液组分造成,由总控调节

7、一吸塔液位过低
⑴合成塔过料太少
⑵一吸塔底部温度过高
⑶一甲泵转速与生产负荷和一吸塔进液量不协调
⑷一吸塔排放阀没关或内漏严重
⑴联系总控,采取措施
⑵联系总控,降低底部温度
⑶联系总控,调节处理

⑷关死排放阀或停车更换阀门

8、一吸塔底部超温
⑴合成塔转化率低,一吸塔负荷过重
⑵合成塔减压阀突然开大,一吸塔负荷突然加大
⑶循环水泵打量不好,循环水量太少
⑷循环水温度过高
⑸回流氨无量或太少

⑹一吸塔进液量太少,液位过低
⑺蒸发未开车或蒸发停车,一吸塔热负荷重,氨水、二甲液浓度太高
⑴联系总控,提高合成塔转化率
⑵联系总控,采取措施

⑶联系泵房岗位处理
⑷增加补充水量
⑸查明原因,若是堵塞,本岗位处理或停车清洗
⑹联系总控,加大进液是
⑺联系总控,系统减负荷或加大回流氨量或调整循环水量和温度


现象


原因


处理措施


9、一吸塔各点温度和气相温度超高
⑴一吸塔底部超温

⑵一吸塔液位太高

⑶一吸塔液位太低CO2上窜

⑷进一吸塔氨水量太少,一甲液CO2浓度高
⑸顶底回流氨无量或太小

⑹仪表失灵(仪表指示高,实际不高)
⑺氨水、顶氨比例失调
⑻氨水中CO2含量太高
⑴加大回流氨,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⑵向碳铵液槽排放,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⑶联系总控提高液位,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⑷联系总控加大氨水量降低一甲液的CO2浓度
⑸查明原因,若是堵塞,本岗位处理或停车热洗
⑹联系仪表处理
⑺联系总控调节
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0、氨冷器结晶堵塞
一段吸收塔操作不当,造成CO2上窜
⑴局部堵塞可用氨水冲洗或蒸汽吹
⑵停车热洗
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张亚通

回复:张亚通 回复时间:2008-09-26


注意: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回复
  • 内  容:

  • 签  名:
  • 上传图片: (jpg,gif,jpeg,bmp,png格式)
用户发布回复请严格遵守以下发布细则:
  1)不得发布虚假、造谣、诽谤、漫骂、辱骂、中伤或包含人身攻击的的信息;
  2)不得恶意灌水,不得重发、滥发信息;
  3)不得发布与主题无关或相关度不高的信息;
  4)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不得发布、传播与麻醉原料药、精神原料药、医疗用毒性原料药、放射性原
       料药、戒毒原料药,以及相应的成品药有关的任何信息;
  5)根据国家有关条例通知规定,不得发布与时政、社会、娱乐、体育、文化等新闻有关的信息;
  否则将删除回复,甚至屏蔽帖子回复人的ID,构成违法、犯罪的,将依法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化工网全权保留被发布于本网站所有信息的编辑权、发布权、解释权等权利。
  谢谢合作!
推荐专家专家登录
  • 专家姓名:张亚通

    性别:男
  • 技术职称:副教授

    年龄:41
  • 所在地区:中国/河北
  • 【专业方向】化学合成、化工中间体、光电化学材料等
  • 【技术服务】该专家愿意提供以下技术服务:化学合成、化工中间体、光电化学材料等技术咨询,项目转让,专业探讨。
  • 专家介绍  研究成果  技术转让